就因为他是王子,就因为他是完美的存在。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惊闻父死母婚,哈姆雷特从就读国外学校回家。见母亲与新王---叔父---恩爱幸福,他感到忧郁,闷闷不乐。一日,得与父亲鬼魂对话,被告知其死之真相:叔父在他熟睡时,灌药于耳中致死,且死者因突然而无法行忏悔之礼,只得死后入地狱(基督教教义,人死之前若忏悔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将入地狱)。鬼魂一再要求哈姆雷特报仇。让哈姆雷特从此内心掀起狂波巨浪。
为了不打草惊蛇,哈姆雷特开始装疯卖傻。他知晓自己的女友ophelia(忠臣polonius之女)被敌方利用,来刺探他疯癫的真伪。于是对她百般羞辱。可怜ophelia身不由己,两边为难,深受爱人毒舌之害。
这让哈姆雷特也内心煎熬,他开始思考自杀(to be or not to be)。但是死后将发生什么,别人会怎么评价我?还会认为我高贵吗?死了一了百了,但也再不可挽回。一番思索,时机已过。死亡就与复仇一样, 难倒了这灵魂高贵的王子。
遇到一群演员老朋友,这是让哈姆雷特暂时真心快乐的事情。他开始筹划剧中剧,让他们出演“the murder of gonzogo”。然后让好友horatio旁观国王,以确证他心中的鬼。国王看见自己曾经的杀兄行为被搬上舞台,大惊失色。起身离去,在圣像面前跪拜忏悔。
王后见hamlet设计的舞剧惹怒了国王,准备叫hamlet来训话。hamlet在前往母后寝宫的路上见到跪拜哭泣的国王。仇人近在咫尺,拔刀在手正要完成复仇大业。游离的眼神看到了面前的圣像。“就这么杀了他?在他正忏悔的时候?我将把他送进天堂!世人将嘲笑我这样替父报仇!不行,我要寻找更好的机会报仇。”就这样,他错失绝佳复仇时机。
来到母后处,让王后意料不到的是,哈姆雷特教训了母亲,残忍地责骂她。并刺杀死了藏在帘幕后的polonius。
哈姆雷特杀人了,国王暂时占了上风,他派人将哈姆雷特带往英格兰,并让人将他暗杀。可是哈姆雷特很机智,他活着回来了。可是,回来却见到了爱人ophelia的葬礼。父亲死后,她悲痛成疯,最后淹死在河里。
ophelia还有一位原本在法国求学的哥哥,他听闻父亲去世赶回来。国王挑唆他找hamlet报仇。于是有了最后的决斗。国王欲制哈姆雷特于死地,准备了毒剑与毒酒。可是却让王后喝了毒酒,让ophelia哥哥中了毒剑之后又刺伤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死之前,得知真相,怒杀国王。众人亡,只留下讲故事的horatio。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首先为ophelia鸣不平。一个美好贤惠温柔如水的女孩,夹在两方之间就这么被断送了青春年华。哈姆雷特归根结蒂最爱是他自己---为了复仇大业,他不惜将爱人万箭穿心,甚至置她于死地。在ophelia的葬礼上,hamlet吐露了真情,是很深的爱。但是又有个什么用处。
hamlet在面对困难处境的时候,心中其实酝酿过三条出路:自杀;隐居和复仇。复仇是众望所归,于是为了不负众望,他选择了这一条最艰险最难走的路。最后,他对于自己的死还比较满意,让horatio事无巨细,要讲述给世人听。
这就是高贵王子的心思与纠结人生的地方:留一个好名声。试想,我们也有多少人为了留一个好名声而在奋斗,而在煎熬?
讲到hamlet的古怪与发疯,我问我的学生们:你们有过觉得自己思维或言行古怪的时候吗?颇有几位似点非点着头。这就对了,感觉自己时不时有点不正常,这是人性的体现。人从母体中出来,有了饥饿感,开始了渴望---“我要吃”,也就开始了二元分裂。在原生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影响下,人的分裂或会加剧,不正常的感觉就会越强烈。
hamlet的灵魂可以达到无限的高度,他的肉体却将这灵魂拉扯下来,在人世受苦。这种高度与人世的苦难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性。这种人性具有文化身份,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延续。在每个人的身上流淌。
我们都有抑郁疯癫的时刻,只是没有达到哈姆雷特的高度。因为我们的高贵与恶劣处境不及他的严重。我们可以为不用在悲剧中任主角而暗自庆幸。同时也开始了解自己的抑郁疯狂原来来自美好灵魂与残酷现实的交锋。如何让美好灵魂占据上风可以成为后续话题。
我们都知道,古希腊各神话故事中的每一位都是一种人性的诠释者,莎士比亚之所以成功,正在于尤其是他的四大悲剧,以各人物的悲剧性缺陷继续诠释着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性:
hamlet的犹豫不决
othello的怀疑之心
macbeth的勃勃野心
king lear的听信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