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韩昭侯支持下的申不害变法,恐怕韩国的存在感会更低。韩昭侯在位时的韩国,是个什么状态呢?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用了“国治兵疆,无侵韩者”来形容。韩国处在四战之地,在韩昭侯在位时,却没有人敢打韩国的注意,这就足够了。
昭侯用为相。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彊,无侵韩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国的小霸事业,离不开韩昭侯和申不害,提到韩昭侯,就不得不说到四个故事,从这四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韩昭侯身上的管理者思维和高超的管理艺术,也可以引发我们对于管理的深层次思考。
秘而不宣才是成功的前提。事情一道提前被曝光,想要成功的难度就会加大甚至导致溃败或夭折。
韩昭侯继位之处,尽管善于使用人才,但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总会在不经意间把一些机密之事公开出来,导致很多计划好的事情无法得到执行和落实。对于这件事,大臣们尽管都知道但却没有人敢方面指出来。给领导提意见是需要技巧的,给君主提意见更是如此,稍有不慎可能就要人头落地。
一个叫堂陼公的人找到了韩昭侯,他对韩昭侯说:“有一个玉质的酒器,价值千金,但是它没有底,不能用来盛酒。另外有一个瓦罐,十分破旧,但是它有底可以用来盛酒,那么你会用那个来盛酒呢?”韩昭侯说:“我会用瓦罐。”堂陼公说:“这就对了,做为君主也是一样的,如果随口就把机密之事泄露出去,那么就算是再有才干的人,也难以将事情做好。”韩昭侯明白了堂陼公的意思,连忙说:“你说得对,你说得对!”
从那以后,韩昭侯每逢重大事项时,都会秘密召集相关大臣策划计划、方案,睡觉的时候也会一个人睡,怕自己睡熟以后说梦话会泄露了计划,防止当误了国家大事。
启示和思考:记得有一次看ted演讲,内容就是不要目标说出来,如果那么做的话目标就很难实现,其中的道理和韩昭侯的不妄语一样殊途同归。
破旧的裤子也不愿意随便赏赐,这不是吝啬,而是韩昭侯善于使用奖赏的权力来达到目的,而不做无用之功。
韩昭侯有条破裤子,让侍从收藏起来,侍从说:“您真是太吝啬了,不赏给我们还要收起来。”韩昭侯说:“我知道贤明君主珍惜一举一动,一皱眉头,一个笑脸,都是有感而发。现在这条裤子比皱眉笑脸更重要,必须等到有人立功才给予赏赐。”
赏赐是有依据和理由的,无功受禄会让人寝食不安,无过被罚会让人心存怨恨,这些都是管理者应该警惕的。管理者有两项权力一定要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并谨慎的使用他们,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多年后,出身韩国宗室的法家大师韩非子,对此做了总结: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韩非子·二柄》贤明的君主要掌控大臣,只要有两个权力就够了,一个是刑,一个是德。刑就是生杀之权,德就是奖赏之权。韩昭侯不是理论家,却是践行者,他在位时牢牢的把持住了刑德,因此韩国才会蒸蒸日上。
启示和思考:很多领导抱怨为什么自己对员工这么好,总是给大家发钱,大家还不满意,实际上就是没有用好奖赏之权,奖赏有原因,惩罚有依据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凡事都要依据法度,做为人臣都要恪尽职守,不得有越权行为,哪怕动机很好只要不合乎法度,就要受到惩罚。
韩昭侯有一次饮酒喝醉了,便在一个亭子里睡着了。负责管理韩昭侯帽子的侍从怕韩昭侯受凉,便把韩昭侯的衣服盖在他身上,然后静静的守候在韩昭侯身边,一步都不敢离开,直到韩昭侯自己醒过来。
韩昭侯醒来以后,看到自己身上盖的衣服十分高兴,便问身边的侍从说:“是你给我盖上的衣服吗?”侍从回答说:“是的。”韩昭侯说:“你是负责我衣服的人吗?”侍从回答说:“不是,我是负责您帽子的人。”韩昭侯说:“你的本职是负责管理我的帽子,但你却做了管理衣服的侍从该做的事,这叫越权而不叫尽职。你这么做的坏处是哪个本来负责衣服的侍从失职而不自知,你不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认为会受到褒奖,如果都这样做的话,不仅会失去秩序,国家也会陷入混乱。”于是韩昭侯将负责管理自己帽子的侍从进行了重罚,同时对于负责管理自己衣服的侍从也进行了惩戒。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韩非子对于国家强弱的论断和韩昭侯的做法不谋而合,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强大,也不可能永远弱小。君主能够严格按照法办事,国家就强大,君主完全不按法办事,国家就弱小。韩国的强大,在于赏罚有规、职守有则,制臣有法、为君有术。
启示与思考:做好本职工作,不能越权更不能渎职,你帮人做事比那个不做事的人危害更大,因为会破坏秩序、践踏规则。
韩昭侯对于申不害的重用,和对法家术治的践行,是韩国强大的原因,也是韩国败落的原因。
申不害,原是郑国的卑鄙小臣,后来学习黄帝、老子著作和法家刑名之学,向韩昭侯游说。韩昭侯便用他为国相,对内整顿政治,对外积极开展交往,这样进行了十五年,直到申不害去世,韩国一直国盛兵强。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韩非子·定法》申不害主张的是术,所谓“术”,就是依据才能授予官职,按照名位去责求实绩,操控生杀大权,考核群臣的能力。这就是申不害教授给韩昭侯的君主应该具备的能力。韩昭侯是个好学生,他对于申不害同样一视同仁。
申不害曾经请求让他的堂兄做官,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很不高兴。韩昭侯对他说:“我之所以向你请教,就是想治理好国家,现在我是批准你的私请来破坏你创设的法度呢,还是推行你的法度而拒绝你的私请呢?你曾经开导我要按照功劳高低来确定封赏等级,现在你却有私人的请求,我该听哪种意见呢?”韩昭侯的做法,在后世韩非子的著作中也有所提及: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韩非子·爱臣》韩昭侯重用申不害,不等于要放纵他,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如果要求合乎法度可以考虑,如果不合乎法度,那么就一定要拒绝。否则对于君主自身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申不害被韩昭侯说的面红耳赤,自知理亏的他便离开了自己正式居室,另居别处,向韩昭侯请罪说:“您真是我期望效力的贤明君主!”韩昭侯的理论水平不及申不害,但是这份执行力和原则性却是申不害所不能企及的。
启示与思考:爱戴下属更要严格要求,不能因个人情感而破坏规则,否则对于管理者自己和组织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但韩国的强大,过于依靠韩昭侯和申不害的个人能力,因此在二人去世之后,韩国迅速衰落,这也是法家术治的弊端之一。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